来源:网络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 2025-09-28 15:53:59 次浏览
据央视网报道:
9 月 25 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顺利完成 72 小时试运行,正式迈入商业运营阶段。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成功实现从 “万吨级示范” 到 “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的历史性突破,为全球煤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 “中国方案”,将为我国 “双碳” 目标的落地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与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该工程聚焦华能甘肃正宁电厂 1 号机组脱硫后净烟气开展碳捕集工作,所捕集的二氧化碳纯度可达 99% 以上。这些高纯度二氧化碳经压缩至超临界态后,具备多元应用价值:既能实现地下地质封存,减少碳排放总量;也能广泛应用于油田增采、绿色燃料合成及矿化建材等领域,成功打通 “捕集-利用-封存” 全产业链闭环,构建起 CCUS 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完整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在碳捕集、压缩、封存等关键环节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取得多项 “全球首次” 与 “国内首创” 成果,且核心装备实现 100% 国产化。其中,全球首创的 “二塔合一” 复合式吸收塔、国内首台八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国内规模最大的深部咸水层多层封存体系等技术成果,不仅填补了行业相关技术空白,更将我国 CCUS 技术推向世界领先水平,为煤电行业低碳转型树立了技术标杆与实践范例。
匠容道胺液净化工艺——CCUS 捕集系统的 “心脏维护器”
在燃煤电厂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烟气碳捕集工艺中,有机胺溶液是整个捕集 CO₂ 的核心 “捕捉神器”—— 其核心优势是能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 既可以在常温 / 较低温度下高效 “吸收” CO₂,又能在加热条件下 “解吸” 释放出高纯度 CO₂,实现吸收剂的循环复用,完美匹配工艺中 “吸收 - 解吸” 的核心需求,实现 90% 以上的CO₂捕集效率。
但从运行的机理和已运行案例的表征问题来看:有机胺溶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吸收性能与解吸性能逐渐衰减的现象,造成整个系统二氧化碳分离产能大幅下降、效率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除了有机胺溶剂在运行过程中的少量挥发损耗以外,最为重要的是工业尾气中含有的氧化性物质(如NOX、硫化物、重金属等)会与有机胺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并生成大量的HSS(热稳定盐),并累积烟气中的颗粒物杂质、氯化物与油脂等污染物,进而会造成有机胺溶液的吸收和解吸的性能衰减和毒化,并同时对系统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针对上述问题,如何高效地去除有机胺溶液中的颗粒性杂质、氧化性杂质、热稳定盐和氯化物等污染物成为管控有机胺溶液性能衰减以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最主要课题,也是降低整个CCUS系统吨二氧化碳分离运行成本最关键的因素所在。
为从根源上破解行业痛点,匠容道率先创新性地推出 “三级过滤耦合改性电渗析” 的胺液净化工艺,不仅能高效去除有机胺溶液中的悬浮物、胶体等中性污染物,还能大幅脱除热稳定盐、氯化物等离子性污染物。此举不仅能有效维持有机胺溶液的吸收和解吸性能,还能大幅延长有机胺溶液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实现有机胺溶液 99% 以上的高回收率。通过该胺液净化工艺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吨二氧化碳分离的运行成本,也能大幅减少因有机胺溶液废弃造成的危废产量,并降低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新型绿色处理工艺。
凭借上述核心优势,匠容道推出的全球首套采用“三级过滤耦合改性电渗析”的胺液净化工艺成功赋能当前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有效助力有机胺溶液循环系统实现 “节能降耗、延长寿命” 的目标。匠容道也将持续践行 “还后辈一片绿水青山” 的企业使命,用技术创新为全球碳减排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贡献。